前几天,微博上爆出中国要翻拍韩国电影《阳光姐妹淘》,这可吓坏了中国的观众。毕竟,这部电影在豆瓣上就打出了8.8分的高分,承载了不少观众的回忆。

如今,确定了要翻拍这部电影,观众只能求导演别毁!

不过,也是有人期待这部电影能够有中国版的,毕竟中国少女也应该有自己的一段故事啊。

着急的观众也不用急了,因为在2018年,日本就先翻拍了韩国电影《阳光姐妹淘》,如今资源已经新鲜出炉了,在豆瓣也已经有近万人看过了,并且评分走势也很不错,如今又8.4分的高分。

豆瓣上的一条热评却是这样形容这部电影的:看过韩版的,别看日版,没看过韩版的,去看韩版。

日版的《阳光姐妹淘》虽然评分很不错,但是细究起细节来,还是和原版差了一些。也就能理解有不少的观众对这一版并不是很满意。

胖狗在看完日版的之后,又去回味了一下韩版,果然在人设、细节、情节等方面还是略有不足的。下面给大家分析一下,这两个版本之间的异同。

一. 人物设定上,韩国更注重人性化的表达,日本更注重外在的颜值

原版韩国的sunny姐妹团为七人,日本姐妹团为六人,日本少了一位想成为作家的徐金玉。虽然少了一个人,但是人物也并没有因此丰满起来,而是着重展现人物的外在。

而韩版中,主角娜美是一个会画画的尖子生,虽然外表土气,但是通过文化学识赢得了同学们的喜爱。但是在日版中,奈美的土气被加重,也被同学不断嘲笑,嘲笑她的发型,身上的“奶奶味”,衣服和袜子等等,而人物的内在却被忽略了。

韩版中娜美是个有才华的“土包子”,日版中的奈美就是纯粹的“土包子”,观众看不到人物的优点,或者说从角色身上观众只看到了“主角光环”。

在人物的展现上,日本中“美少女”的形象也是出现在影片中,而没有韩版中大大咧咧的大姐头的粗狂,而是“人人皆美”,都是人人小麦色和粉唇。不过,这真的很缺乏美的独特性。

二. 文化背景中,韩国有更多的背景知识,日本是尽其所能发挥本土特色

在韩国版中,韩国正是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的发展时期,民主正是那时的韩国人所追求的,而娜美的哥哥就是在革命号召的带领下,进行运动改革的人。以sunny姐妹团为代表的学生们,在这个比较下则是相当安分守己的。

音乐也是美国的boney My乐队《Sunny》作为主打,来顺势解读韩国当时的音乐潮流并非韩国本土音乐。

影片中还涉及到“美国文化入侵”,除了音乐之外,韩国当时的潮流就是“以美为美”,例如学生们的耐克包和耐克鞋,没有这些就是土。

不过,她们是无法摆脱这些运动和文化潮流的侵袭的。

相比起韩国的大背景,日本的背景就弱了很多,只是略带提及了地震后人们的生活不如以往。

文化上的背景,也仅是一些代表日本本土的文化。

音乐上以“安室内美惠”时代作为大背景,讲述了这些爱美女学生的偶像崇拜,前面提及的女学生的模仿也都是从日本本土文化中演变而来的。奈美的哥哥是个漫画死宅,光是这一点,就足够代表日本文化的了。

日本的男男女女都颇为大胆,除了学生们的喜形于色之外,还涵盖了日本当时的“原味内裤”和“援交”文化。

日本的这些本土文化,相比起韩国的大背景来说,是要重口味许多。

三. 韩国和日本对于现状的思考

在韩版中,其中一位成员是整容,因为原本就对自己外貌不自信的她,有了有钱的老公后就大改模样,这也是韩国如今这个时代正面临的一大问题。

除此之外,未婚先孕的社会现状,以及“校园暴力”也同样是这部影片所要展现的这个时代。

而日本则是把“整容”变成了“丰胸”,这位角色原本是被形容负A罩杯的,结果现在却摇身一变成为了大胸女,可见日本男女对此的看法是多么不同。

如今的日本,则是把“变态文化”再度发展到极致,“丰胸女”的老公也从曾经的少年,变成了和多个女高中生玩暧昧的老大叔了。

和原本人们都把心情写在脸上的时代也不同了,学生们看起来乖巧,实际上是没有那么好懂了。每个人都拿着手机,也不再彼此交流了。

除了上面所说的两个版本的异同之外,日本版最大的缺陷是忽略了主角本身的塑造上。在韩版中,娜美与老公和女儿的不和谐进行了分析,与老公性生活的不和谐以及女儿受到校园暴力的情节都没有出现在日版中。

相比之下,日版中的奈美就带有主角光环了。高中时期受人其辱后得到帮派照顾,但是身上优点不见,缺点倒是很多。长大后,得到如意郎君,生下女儿,做了家庭主妇。但她并没有对现状进行思考或者探索,而是一味安于现状。

日版中,这个看起来不和谐的家庭实际上在日本家庭中是常见的,但这些放到韩国这些就是问题了。所以日版中,角色不丰满,情节不合理。

不过,日版中还有一处相当令人满意的情节,那就是结尾的两个时代的共舞。满足了不少观众在韩版中的期待。

但无论怎么样,日版的《阳光姐妹淘》还是在豆瓣赢得了不错的分数,如果这些人物性格和细节转换为中国特色,不知道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只希望不要毁了大家对于这段姐妹情的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