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名画《落花游鱼图》中,一尾尾游鱼在技术加持下恣意游跃、活泼自在,为古朴的水墨画平添几分灵动;撒贝宁隔空对话女史家班昭,用戏剧的方式真情演绎班家两代人接续修撰《汉书》的故事……近期,《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诗画中国》《拿手好戏》等文化类节目持续热播,通过多种创新形式解读传统经典,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发扬。

“活起来”的诗与画

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近日播出了第五期节目,“高科技 好表演”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个“神仙舞台”,在诗画对谈中呈现历久弥新、含蓄隽秀的“中国美”。

《出水芙蓉图》页、《牡丹二十四种图》卷、《落花游鱼图》卷等名作采用“没骨法”的绘画技巧,《长江万里图》卷以水墨勾勒出浩渺的长江之景,宋人《摹顾恺之斫琴图》卷以“高古游丝描”将斫琴师仪态动作清晰描绘……古人笔下的氤氲丹青在现代视听技术的演绎下一点点变得立体、生动、鲜活,“活起来”的诗与画用影像表情达意,在技术赋能下成就当代中国式意象美。

中国传统诗画的特点是“寄情山水,志存高远”。通过诗画经典作品普及文化知识、引发文化兴趣、凝聚文化自信也是《诗画中国》的重要功能之一。周敦颐在《爱莲说》里表达的对君子之风的追求,嵇康在《琴赋》中透露出的“斫琴的本意是斫心”的修炼之法,赵芾在《长江万里图》卷中展露的对壮美山河和长江儿女的热爱……节目通过一件件艺术珍品引申出古代文人的生平事迹,进而展现他们毕生追求的刚正气节,解读中国文人的风骨与神韵,看到他们“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非凡气度。

戏剧演绎传习文化典籍

近日,《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播出了第二期节目,“当代读书人”撒贝宁跨时空对话女史家班昭,探寻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的著书故事。

节目首度从女性视角切入,以班昭为主线串联起班家两代四人围绕《汉书》跌宕起伏的命运,以及班昭从懵懂少女成长为一代大家的故事,展现出中国历代史学家代代传承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节目尾声,老年班昭与两位兄长用一生所守告慰去世的父亲,跨越时代的情感共振让众人瞬间热泪盈眶。如同节目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编审张欣所说:“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优秀历史文化始终是我们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以戏剧化的传奇叙事展现典籍背后的故事,使得每一期节目播出后都会掀起一股“典籍热”,也诞生了许多新时代的“典籍故事”:9岁小学生将孙武20多岁隐居茅屋完成《孙子兵法》的热血故事写进作文;农学专业大学生看到《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年轻时躺在稻田里发愿写利国利民的书,感觉找到了知音;一位初为人父的观众为萌娃讲述《尚书》中大禹治水定九州、周武王牧野誓师的故事……中华传统文化不是艰深晦涩的古董,而是能够永远给予中华儿女精神滋养的源头活水。

让年轻人爱上传统戏曲

沉浸式戏曲研学文化节目《拿手好戏》近日收官,王宝强、尚雯婕、李斯丹妮等20余位跨界演员,以及青年戏曲演员展开戏曲研学之旅,从点滴知识到唱念做打,从一招一式到舞台创演,让研学班学员真切地感受到戏曲演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炙热情怀与坚守。

节目溯源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戏曲剧种的地域文化,通过创演者的第一视角,展现各戏曲剧种的多彩风景,京剧的韵味醇厚、黄梅戏的明快流畅、豫剧的铿锵有力、越剧的清悠婉丽,在一档节目中多维展现,碰撞融合成了戏曲世界迷你版的“百科全书”。

同时,节目以趣味性、互动性十足的环节设置来普及戏曲文化知识,观众与研学班学员一同在古香古色的考场中答题,跟随王珮瑜、何赛飞、吴琼、小香玉等几位戏曲名家学到了不少戏曲知识。《拿手好戏》通过节目创意降低了戏曲的专业门槛,以年轻人看得懂、感兴趣的方式,让戏曲艺术形式和其中蕴含的东方美学意蕴普及化,让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亲、可近。(记者 张帆)